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文化 >> 正文

勇立潮头,不畏困难,为实现电信学院创新发展的新突破而努力

发布者:吴岳新 [发表时间]:2025-03-13 [来源]:电信学院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辽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30周年学科学术创新发展大会讲话稿


尊敬的书记、校长、各位嘉宾、老领导、老师、校友、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隆重举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30周年学科学术创新发展大会,非常感谢各位领导、校友、学界同仁莅临指导。过去十年,电信学院师生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年来,电信学院全体同仁秉承“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肩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产教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和引领,促成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形成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三十年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十年奋力拼搏,励精图治;十年春华秋实,桃李成林;十年开拓创新,谱写华章。

——我们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学院师资从建系23人,到2014年75人,再到今年的85人,博士学位教师30人,中间虽出现过一些波动,但目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师资稳步提升。学院先后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百千万工程人选3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团队,涌现出了一批在教学、科研、行政岗位兢兢业业的省级校级优秀教师。

——我们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实现新突破

硕士点学科从无到有,从二级到一级,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目前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硕士点学科,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建设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先后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建设专业,通信工程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专业布局

拥有辽宁省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及辽宁省矿山安全数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2个校级学科创新团队,1个现代产业学院。

——我们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取得新提升。

学院已培养学生1.5万余名,不乏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专业领军人才!他们分别就业至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电网,一汽集团,华为,中兴,小米,百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央国企、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

近十年学生考研率平均20%以上,2015-1017级连续3届超过25%,就业率达到85%以上,研究生平均成果基本达到2个。学院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每年大赛获奖300余人次,不乏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赛F奖获得者。

生源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辽宁省招生占比60%,自2018年以来,各专业在辽宁省招生均提高近80分,位次提升2.5万位,其他各省份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科声誉逐年提高,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14年23人谷底提高至今年的152人,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从50余人提高到目前近400人。

本科生培养目标驱动计划,研究生培养团队驱动计划,实验室实施全面开放,本科导师制、研究生多导师制,为人才全面培养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我们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不断取得新高度

学院获得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部级课题百余项,横向企业课题数百项,经费超亿元。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省部级奖励20余项。最近几年来年均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检索、一区TOP等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我们文化建设与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学院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和引领丰富了院训内容,在“宁静致远,厚德学渊”的基础上,增加了“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学术目标,提出了发展和服务2个理念,声誉、学科、团队、人才培养、创新、大局和底线等7个意识及“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最好自己”的育人目标,提出了6项实施计划,制定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学院发展目标。

学院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了组织机构,增设了1个系、5个研究所和3个功能部门,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我们办学条件不断取得新改善。

学院建有实验中心,现有24个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10余个,共4000余平,拥有设备4000余台件,资产价值3000余万元,单台价值60万元的高端测试设备。依托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学院实验室硬件条件和科研实力将会不断加强。

在充分肯定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成就的同时,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学科层次和水平还需要获得更大的提高,还没有博士点学科,学科评估位次偏低,师资引进困难、博士教师数量仍偏低,科研创新能力弱,高水平项目成果偏少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积极思考并采取一系列施加以解决。

对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态势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将始终坚持学术立院、学科兴院、人才强院、特色荣院、文化领院的办学宗旨与原则,贯彻教学和科研并重指导思想,坚持科研“四个面向”战略导向、高校“四个服务”的理念,以党建思政和文化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和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资源优化配置为保障,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特色电子信息教育。

一是加强学科内涵建设。

电子信息学科,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学院将结合国家定位、地域特色和行业背景,聚焦前沿领域方向,突出优势特色,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交叉融合,构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应用背景的智能传感系统、智能无线系统及人工智能和城市大数据分析系统 等一体化发展的学科布局。

依托辽宁省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服务辽宁省区域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联合学校测绘、矿业、安全等优势学科,形成“电子信息+计算机+优势学科”的学科内涵发展之路,赋能优势学科。

面对新一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我们要做到:一,大力实施学科发展人才驱动计划,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达到师资数量和能力的双提升;二,加强省重点实验室及团队建设,建成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产出与孵化、人才培养和凝聚的高地,做大做强学科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三,依托学校鄂尔多斯研究院,建设“电子信息大工程(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依托高等研究院(沈阳)建设“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特色实验室,形成良好学科平台。四,促进两个硕士点学科评估位次提升,申报“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申报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博士点。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继续实施人才双百计划和学科发展人才驱动计划,改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加强和知名博士点高校合作交流,建立多方位联系,用感情和事业感化和引进人才;坚持“送出去,引进来”策略,让更多硕士研究生考取名校博士并争取毕业后引进;浓厚学院学术氛围,大力开展和组织院内外学术研讨交流,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科、系所积极性,形成人才队伍建设人人有责、人人贡献的良好氛围。让我们的教师在电信学院这个平台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突破招生质量瓶颈,抓牢培养质量核心,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在国家级与省级课程建设、高水平教究项目与成果教学名师高水平竞赛学生四六级、考研率和优质就业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继续加强研究生培养团队驱动计划建设,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狠抓研究生培养环节实施研究生多导师制和企业导师制提升研究生人均成果数和论文质量。

做好做强两个省一流示范专业的建设,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争取在一流课程、教学奖上实现突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开阔的视野。

依托实验室开放与实践基地建设部,全面实施实验室开放,让大部分学生都有实验室项目和竞赛经历,全面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竞赛获奖上再上新台阶。

深化产教融合,各系所专业每个重点建设3-5家校外实践基地、就业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建设2-3个校内基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持续实施科技服务创新驱动计划,在学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下功夫,以创新要成果,以创新促进科研团队建设和制度建设。

实施“青年托举工程”培育计划,开展“求实.笃行”专家论坛,打造学院学术氛围。充分发挥科研绩效考核作用,实施教师分类考核、分类发展。发挥省重点实验室平台作用,承担更多大型科研课题,促进标志性成果产出。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先后培养本硕博留学生多名,具备了留学生培养能力,注重以留学生为联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处先后推进俄乌白、英国斯旺大学等国际合作交流和培养项目。

今后将通过留学生培养、教师访学、学生留学、中外项目合作、互派交换生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办学国际化。

六是强化资金使用的开源节流。

积极申请学科建设经费,多渠道获得更多发展经费支持;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经费,发挥更大效能;充分发挥校友力量,健全捐赠机制,设立各类学生奖学金和学科建设基金,实现捐赠的新突破。有效开展特色培训,增加经费收入。规范学院各项经费支出,做好“节流”这篇大文章。

七是完善和优化学院办学条件。

学院将进一步优化现有实验室资源,健全实验室管理机制和落地实施实施实验室全面开放,提高实验室利用效能,有效支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积极开拓校外基地建设,充分融入学校建设的研究院,扩展办学空间。

完善和优化学院办公环境,降低办公消耗,提升办公效率做到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

八是强化学院文化引领和治理能力建设。

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学院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微信群、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广大学生和教师了解学院文化和治理模式,凝聚人心、团结向上。

学院在提出一系列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优化学院文化内容,凝练学院标识语和五大工程等内容并逐步形成学院文化。

配齐配强各系所、管理部门负责人,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增强责任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形成一个核心明确、团结一致的能干事、干大事的强大集体。

各位同仁,十载乘风破浪铸华章,新时代开拓奋进向未来,我代表学院向各位领导、老师、校友和同学做出承诺,今后我们全体师生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思变求新,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全面推进学院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院长

202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