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努力进取 不负未来 感恩学校 贡献力量|优秀在校生学习经验介绍:赵久阳

发布者:赵久阳 [发表时间]:2022-03-13 [来源]: [浏览次数]:

恪尽职守 精益求精 热爱生活 感恩社会


赵久阳 中共党员 1995年出生于河南省上蔡县,2019级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21年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2022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主要研究可重构超宽带天线的理论与设计。研究生期间,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未来无线可重构智能射频模块与神经网络建模研究》,在导师指导下,联合发表SCI论文2篇(IEEE ACCESS与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会议论文2篇(2021年全国天线年会),中文期刊论文1篇(传感器与微系统),在投论文1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发明专利现为实质审查状态;参加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


学习环境与学术经历

(1)学习环境

就读硕士研究生以来,加入了无线通信电路与系统团队(智能无线射频团队),团队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团队自2009年建立以来,每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截止目前已发表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级项目30余项。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备,如SUN工作站、打印复印机、电脑、电路焊接设备、测试电缆、有源无源测试模块、测试工具、仿真软件、FPGA和DSP开发板等。实验室拥有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高端示波器、高性能服务器等50多台,能够为研究生提供:①射频微波电路设计、收发系统模块设计实验与测试;②电路板焊接培训与制作;③电路软件设计与开发等。团队关注并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如:中国微波周、全国天线年会、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等,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对外交流机会。

(2)学术经历

本科期间参加的一次研究生学术讲座上,无线通信电路与系统团队的研究生们为本科生讲解了射频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应用场景等,这让我对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在研究生刘银玲的指导下,和几位同学共同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发表了学术论文1篇。同时,大学期间逐渐意识到外语和计算机的重要性,努力通过了英语六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考试,这些都为就读研究生奠定了基础。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在团队中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指导下参加了一些竞赛和项目,丰富了自己的学术经历,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

研究生期间,担任了省重点实验室项目“辽宁省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的学生负责人,组织研究生进行该项目申报材料的收集、汇总和编辑;担任辽宁工大研究生创新立项项目中重点项目“数学建模竞赛射频类项目”的申报人兼负责人;组织研究生参与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和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参与书籍《宽带高效可重构射频电路模块与建模研究》和《认知无线电系统功率放大器设计建模与预失真研究》的编辑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可重构射频模块建模与智能预失真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小型化智能化无线收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毫米波太赫兹集成收发前端与宽带高效天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未来无线可重构射频模块与神经网络建模研究”等项目申报的编辑工作。研究生期间,培养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对待学术踏实稳重、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与同学们并肩作战、砥砺前行的团队精神。

(3)热爱生活

曾在南海禅寺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这让我想到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不易,再不热爱生活我们就老了。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们聚会、打球、登山、看海、下棋、开黑等等,享受生活,传播快乐。积极参加团队、班级、校院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并在其中发挥带头作用,让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

(4)感恩社会

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努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入大学以来,我担任了团队的年级负责人之一、疫情防控员、研究生院助管员、寝室长、图书馆志愿者等职务,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慰问老人等活动。我明白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位国人的付出,我愿意为祖国的向前发展尽一份力。

学习经验与体会分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越感兴趣时,我们把它做好的可能性就越大,当我们把一件事做好时,内心便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所带来的正反馈效应会让我们在困难面前英勇无畏。

(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们所遇到的坎坷,老师或师兄师姐们大多也遇到过,他们的经验能帮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这需要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地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思想,进而解决问题。

(3)大将手里无弃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如何发挥出自身的才干,离不开自身所处的环境。好的平台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扩宽视野;好的文章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灵感。在科研方面,需要我们把握好平台提供的机遇,如对外交流、团队内部珍贵的资料等,也需要我们结合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期刊和会议论文进行学习、思考和发掘出属于自己的创新点。

(4)穷则思变。

有时我们会进入到研究的瓶颈期,此路不通他路通,总之会有一条道路是通向罗马的,前提是要学会变通。

(5)细节决定成败。

在论文投稿时要严格查阅期刊的每一项投稿要求,论文的格式、论文内容与期刊的相关性、文章的创新性等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退稿。

最后,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南敬昌教授,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科研平台与学习环境,教导我们紧跟学术前沿,在团队中倡导“传-帮-带”的精神,并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还要感谢学院老师们提供的浓厚学术氛围,感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提供的优美校园和人文环境。我将始终牢记导师的谆谆教导,发掘自身潜能,不断突破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时刻铭记学校校训、院训和太阳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