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讲座(一)

发布者:吴岳新 [发表时间]:2023-04-11 [来源]:孟祥福 吴汇辞 [浏览次数]:

促进交叉科学发展  引领未来科技创新


为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电信学院开展了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讲座。2023年4月7日晚7时,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孟祥福教授为电信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和研究生做了一场以“促进交叉科学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

该讲座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内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的“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深刻阐释了交叉科学的内涵,辨析了交叉科学与学科交叉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省对交叉科学人才的需求,探讨了促进交叉科学研究发展与交叉科学人才培养的举措。

交叉科学是以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在现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会贯通基础上形成的系统性综合性知识体系。例如,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交叉产生的科学,生物信息学是生物科学与信息学交叉形成的科学,数据科学是数据统计分析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科学。交叉科学不是简单的学科交叉,而是多学科之间要产生化学反应,要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知识体系及研究范式。传统的学科划分源于人类对不同领域知识体系的分割,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复杂问题,仅靠单一学科甚至是一个科学门类下的理论方法并不能解决。

我省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了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强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建设效果。虽然我省具有发展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先天优势,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例如,智能制造领域包括智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关键领域的技术和瓶颈问题突破以及前沿应用的创新,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复杂难题需要人来解决,并且目前国内外在智能制造交叉科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竞争异常激烈。由此可见,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支撑,如果缺乏人才支撑,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础研究的高地,在孕育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方面理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交叉科学研究和交叉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平台、机制等方面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和研究院所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省的重点发展行业(如智能制造业)结合还不够紧密。因此,在世界人才激烈竞争、国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我省深入推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大背景下,探索交叉科学研究发展和交叉科学人才培养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交叉科学研究的举措,孟祥福教授总结了4点:第一,宏观设置交叉科学重点资助领域,建立健全交叉科学项目的评审与融合资助机制;第二,注重营造交叉科学研究的氛围和文化,组织多学科交叉与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第三,建立交叉科学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式;第四,设置交叉科学本科专业,注重交叉科学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论断深刻指出了基础研究和交叉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技创新源于基础研究的突破,当前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因此加快交叉科学研究的推进和交叉科学人才的培养,将对于抢占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起到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作用。在当前激烈的高科技国际竞争环境下,我们要始终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持一致,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理念,做好高科技人才储备,站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交叉科学研究发展和交叉科学人才培养,不断取得国际领先的颠覆性基础研究成果,为科技发展和各领域实际应用夯实基础。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要让从事交叉研究的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