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至30日,第七届柔性电子国际研讨会(The 7th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f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2021)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国际学术交流。我院校聘教授杨文冬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围绕柔性电子、拉伸电子、软材料、软机器人和生物集成电子五个主题,设置了生物电子、材料、制造方法、机器人、柔性传感器、柔性器件等8场分会报告,并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优秀的参会海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黄永刚在29日和30日上午分别对全体与会者做了<Flexi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Energy and Sensors>和<Modeling programmable drug delivery in bioelectronics with electrochemical actuation>的专题报告。韩国首尔国立大学Dae-HyeongKim教授介绍了自己在仿生电子眼和无线集成可穿戴/可植入设备方面的研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Wei Gao教授介绍了皮肤界面可穿戴生物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连续、选择性和准确地测量汗液分析物。研究打开了个性化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大门。新加坡国立大学Pooi See Lee教授介绍了用于人机交互的可拉伸和可变形的材料和器件。来自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京大学等知名机构的教授学者们依据分会主题结合自己的研究也给了精彩的报告,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杨教授向部分与会者们介绍了自己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参会专家及师生们针对柔性电子材料的有效制备、高质量印刷和低温下高导电性的获得进行了讨论,建立了联系,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并向与会者亲切介绍了我校龙湾校园和电信学院情况,希望会后多多交流。

7月1日上午,杨教授来到北京对益鑫科创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进行了访问交流。益鑫科创王磊经理介绍了所主营的几款用于柔性电子的喷墨打印设备原理和印刷特性,如Dimatix、PEJET系列。现场还亲自演示了Pejet系列在薄膜软基材上印刷制作导电电子线路和RFID标签的过程。这款设备采用进口多通道高精度压电喷头,可兼顾多种墨水打印,可以选配近红外固化和UV固化模块。王经理非常支持柔性电子方面的科研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和学生实习交流。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主要访问了微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分散体系张志颖博士研究组。该组发展了金属、双金属复合微粒、微晶的先进合成方法,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制备技术,部分技术已经产业化。主要是进行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事宜商讨、科研育人和产业化研究心得交流,已经达成初步意向。


柔性电子横跨半导体、封装、检测、材料、化工、印刷电路、显示面板等产业,深入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物联网、空间科学、医疗科学、能源科学,将引领信息科技的颠覆式创新,以及信息、健康、军事、空间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项技术是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十三五”规划把与柔性电子息息相关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先进材料、生物技术、再生能源等列入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此次交流访问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他高校和企业的研究深度和方向,而且对团队打造和在未来研究领域和方向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启发了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的科研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