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凶猛异常的COVID-19给我们全民欢聚的节日披上了灰色的外衣,使得我们整个国家状态,工厂停工、商场停业、人们自我隔离闭门不出,生活进入了一场从未有过的“蜗居”状态。一次前所未有的超长“寒假”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推迟学生返校,如何才能做到“停课不停学”,创新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式,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按照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关于延迟学校春季开学时间的要求,开启线上教学活动,迄今已经一个多月。这期间我克服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教学活动,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对此,我感触颇多。
一、星火燎原,推动教育信息化
特殊时期,教师变主播,学生变爱粉。这是一次应急教学,一次新的尝试,更是一次推动。网络教育是实现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2019级通信专业学硕和专硕的《电信网体系结构》课程,每周4课时。这门课程要求研究生理解和掌握电信网体系结构的演进和实现,是一门专业学位课程,在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手中有讲义,上课有多媒体教室,按部就班实施教学活动就可以了。然而现实情况是:第一,教师、学生在家“各自为战”;第二,学生手中没有现成讲义可用;第三,学生家中不一定有电脑,电脑软件未必与教学要求相吻合;第四,“隔空”教学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辅导等等。因此,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有获得感、成就感,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平时,我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总是不想尝试、改变;此时,直播教学促进了学校及师生迈向信息化、多元化的进程。如何用好教学资源,不断地探索实际应用,钻研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是我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以来孜孜追求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不断地从手边的教材、图书资料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汲取营养,并且对其进行有效地整合优化,也是我在这场特殊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虽说查找相关资料不算难事,但是,怎样能够它们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精心设计出适合每次课教学需要的案例,突出教学内容、控制教学难度和范围、符合实际岗位任务要求,确实需要“线上一分钟,线下十年功”的用心。蜗居在家,足不出户,倒也有了大量时间,每天大部分时候,一杯茶、一堆书、一台电脑、一部手机,陪伴我度过了寂寞但又充满成就的时光。从各方来源收集的资料,按照教学计划进度需求,从中提取知识点,编辑数据做成案例素材,设计操作步骤以便于讲解和学习,亲手操作实现案例效果,编写学案,录制教学视频,……,基本上已成日常。特别是对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这样的两地三校区的高校,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COVID-19类疫情,师生不在同一校区,网络信息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集思广益,发挥网络优势




三、精益求精,促进自身成长
近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体验,总体还算顺畅,但也有过一些“小意外”,如:语言卡顿、网络拥堵、部分同学的设备故障等等。我感到不满足了,做事应该追求尽善尽美,我又通过调节网络带宽分配,和其他老师交流,获取经验并反复实践,虽然有新问题在不断生成,但自我成长从未停止。
四、居安思危,珍惜美好时光
线上教学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线上教学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监管力度弱,师生沟通不方便,教学反馈不及时,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易发现,不能随时纠正,反复在QQ群里提醒学生,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但且不说一些突发的“小意外”时时困扰着我们,也不说沟通的不方便,只是每节课面对“设备”的“孤单”身影就足以让人失落感爆棚。
猝不及防的疫情使其突然降临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使网络教学其成为唯一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适应并战胜这些困难,制订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有效合理的方案,最大化地保证学生在推迟开学这段时间内能够“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师”,跟进网络课程,学有所获。虽然病毒阻隔了我们相见的步伐,但是我们都在用行动与之较量。相信不久之后,待疫情退去,山河无恙,我们再欢聚一堂。现在想来,曾经的每一节课堂教学,每一次与学生的相视一笑……每一件事都是多么温情!期待我们重返校园的日子,我想那时的我们定会更加珍惜拥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