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生深度洞悉所学专业的核心内涵与发展前沿,学院陆续针对各专业开展专业介绍讲座。旨在系统构建学生的专业认知框架,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引导新生全面了解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结构及产业应用场景,拓宽其学术视野与行业眼光,助力新生科学规划学业发展与职业路径,为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电信专业邀请到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刘超老师做专业介绍。刘超老师提到电信专业紧扣学校“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备国际视野与太阳石精神的一流应用创新型人才”定位,秉持“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理念,面向区域发展与新工科建设需求,培养掌握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等核心技能,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协作能力的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胜任电子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岗位,服务于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刘超老师以2025年阅兵信息作战方队为例,强调本专业注重应用与创新。
刘超老师建议新生树立目标、积累实践经验、学会自我管理,鼓励大家明确方向、努力学习。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讲座,学院邀请刘英哲老师面向电信专业新生进行专业介绍。
刘英哲老师指出,电信专业依托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太阳石精神的一流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定位,秉持“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教育理念,面向区域战略和新工科需求,培养掌握信号与数字电路设计与开发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协作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从事电子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岗位,服务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刘老师强调,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串联多领域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技术纽带”与“核心引擎”,渗透于通信、芯片、智能设备、物联网等诸多方向,既支撑前沿技术突破,也推动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是驱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刘英哲老师还给新生提出一些大学生活的建议,如要树立明确目标,积累实践经验,在课业之余学会自我管理并提高自身素养。并指出大一可初步探索职业方向,通过讲座、实习信息了解行业,为后续考证、实习做铺垫
刘老师总结了从芯片设计、通信技术研发,到智能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搭建,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学科知识为根基,深度渗透到消费电子、工业互联、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既为前沿技术突破提供理论支撑,也直接推动着实体经济的智能化升级,成为驱动时代发展的关键力量。

通信专业邀请了通信系主任王昕老师做专业介绍。她首先为同学们生动讲述了学校悠久而辉煌的建校历程。这段深厚的历史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与传统精神,更是对通信工程专业数十年办学底蕴与教育成果的充分印证,突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紧接着,王昕老师立足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结构化设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资源整合、先进实验条件的配置优化,以及学生就业与深造的多元路径四个维度,系统而全面地剖析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广阔前景与发展方向。她通过具体实例和数据,为同学们清晰勾勒出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行业的完整发展图景,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学习规划与职业目标。
在总结中,王昕老师强调,通信工程专业始终紧扣信息时代的脉搏,积极响应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在高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她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既要扎实掌握通信原理、信号处理、网络技术等核心理论知识,也要主动参与项目开发、学科竞赛和实习实践,锻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她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在5G/6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通信相关领域深耕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并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社会数字化转型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还邀请了计算机系主任陈英老师为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做专业介绍。
陈英老师系统梳理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该专业自2002年由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软件合并设立,自1994年起培养硕士研究生,现已形成涵盖博士、硕士及工程硕士领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基础坚实、发展持续有力。
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水平优良的师资队伍,理论扎实、科研与实践成果显著。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创竞赛,在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体现出良好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以新工科为导向,注重系统基础理论,构建了贯通基础、强化应用的体系,为学生奠定扎实基础并拓宽发展空间。
陈英老师总结指出,专业凭借深厚的办学底蕴、完整的学科体系、高水平的师资、丰富的科创成果和与时俱进的课程,持续提升培养质量,致力于造就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高层次计算机人才。

本次活动有效帮助2025级新生深化了对本专业特色与发展前景的认知,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活动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科学规划大学生涯,提升了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助力他们更快适应大学学习节奏与生活氛围。本次活动为同学们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激发了持续前进的内在动力。
审核:吴岳新 王华 南敬昌